踏雪飛鴻

我欲攬六龍 回車掛扶桑
密涅瓦的猫头鹰🦉

©踏雪飛鴻
Powered by LOFTER
 

Hamilton the Revolution ACT 1 二/1

汉密尔顿·大革命  ACT 1

                          二、关于汤米·凯尔(二)

就像上面那些说唱歌手一样,亚历山大·汉密尔顿也过着艰苦的生活。他马不停蹄地写作,拼命地工作着。14岁时,他在给一个朋友的信中这样写道:“奈德,让我坦白地告诉你我的弱点吧——我这个人太有野心了。”他仿佛就是为“愿望之歌”而生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My Shot》写起来就很容易。白宫表演结束后,林开始转战各部作品。而在此期间,《My Shot》的半成品始终待在他的笔记本里。他一遍遍地修改,试图通过歌曲的节奏和韵律来充分表达汉密尔顿的雄心壮志。他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才完成这首歌。然而,在第一次以汉密尔顿的身份登台表演时,他发现把歌写出来还只是最简单的部分。

当晚,在Ars Nova剧院,林和Freestyle Love Supreme(下文简称FLS)组合中的另一名成员克里斯 (Chris “Shockwave” Sullivan)一起登台演唱。演出开始后。林唱着歌,克里斯在一旁B-Box。然而,林刚唱了几个小节就乱了套——他唱得实在太快了。

林冲克里斯招招手,示意他停下来,并告诉观众自己需要重来一遍。观众倒是很喜欢这首歌,然而林还是感觉很糟糕。

两人又重新开始了。这一次,林重新用更慢的速度唱了一遍,相当成功地将汉密尔顿为己为国制定的崛起计划浓缩在了三分钟的说唱里。观众们更加喜欢这首歌了。

汤米·凯尔就坐在黑暗的观众席中,和大家一起欢呼着。他是FSL和《身在高地》的导演,在过去的三年里,林跟他提到过自己关于《汉密尔顿》的计划。当林还在墨西哥读着彻诺写的《汉密尔顿传》时,二人就开始通过G-Chat聊这个计划了。汤米感觉出《My Shot》这首歌能激发观众对汉密尔顿的兴趣,因为他自己也正是这样。

演出结束后,所有人都上楼去喝酒聊天了。汤米找到了林,告诉他他应该继续认真对待《汉密尔顿》这部作品——实际上,他们都应该这么做。

一位戏剧导演和一部嘻哈专辑之间能有什么关系?超乎你的想象。汤米不仅仅将林的作品搬上了舞台,还成为了林的密友和艺术知己。从卫斯理大学毕业后,汤米就成立了一家戏剧公司。他的一位校友曾建议他制作一部由林执笔的戏剧。在汤米读大学四年级时,林才刚刚进入大学。(两人从未见过面,而他们之间最近的接触甚至也并不愉快——当汤米在剧院工作的时候,总是有人出现在那里,来拿走灯光等各种设备去给那个新生的音乐剧用。)在2002年六月,两人第一次见面,并一起讨论了后来诞生的《身在高地》。聊着聊着,其中一人说到了Big Pun(美国传奇拉丁裔嘻哈歌手)的一句著名歌词“Dead in the middle of Little Italy little did we know / That we riddled some middlemen who didn’t do diddly”,而另一个人接了上去。